Zoom牵手开发者做平台? 疫情吹起来的这股风还能刮多久
“疫情的最大赢家”是 Zoom,这句话一点也不过分。
在 Zoom 官网 Investor 版块挂着的 2020 财年报告显示,整个 2020 财年,Zoom 收入 6.23 亿美金,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净利润为 2200 万美金。
但在 2021 财年第一季度(此为会计报告年度,实际指 2020 年 2-4 月,也就是疫情爆发的几个月),收入同比上涨 169% 至 3.282 亿美金,也就是一个季度的收入就接近去年一半。而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达到 2700 万美金,同比增长 134 倍。最夸张的是,Zoom 官方数据显示,DAU 从 2019 年 12 月 1000 万增长到 4 月底的 3 亿。
发 Q1 财报的时候,是 6 月份,Zoom 的股价从 6 个月前的 65 美元,突破 200 美元。当时,虎嗅将之称作“一阵‘风’带来的 500 亿美金市值”。但现在,Zoom 的股价在 530 美金左右。
这个被疫情推动起来的企业,一直被外界质疑是否具有长期可持续的盈利能力,危机可能隐藏在 3 个方面:1、大量用户涌入带来的基础设施成本高涨、进而导致企业利润率下降;2、Zoom 崛起之后,互联网大厂全都入局,加剧市场竞争;3、安全隐患。但距离 Q1 财报过去 4 个月了,伴随质疑的是股价的一路高涨。
关于 1 和 3,Zoom 选择了自建数据中心、提升毛利率和收购安全认证公司来解决。
而关于第 2 点,就在不久前,Zoom 貌似也为自己找了一条新的出路,Zapps。
快速增长起来的 Zoom
需要给人们一个不放弃的理由
去论述 Zoom 给自己找的增长路径,先简单分析下 Zoom 是如何崛起的,疫情的助推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对于 Zoom 成功原因的分析有很多,有疫情助推、有媒体普遍报道的“人人都是销售的核心竞争力”,但笔者看来最根本的还是 Zoom 产品本身吧。
在 Zoom 之前其实有很多视频会议软件,但用的人并不多,一个原因是疫情没有发生,不存在行为习惯转变的助推因素。但结合实际情况去看,大一点的公司总会在不同的城市、甚至国家设立分部,也极少有公司完全不存在线上对外交流的需求,但在实际中大多人选择的是微信语音,因为使用门槛低。但微信毕竟不是为了这种需求而生,尤其是存在多人交互需求的时候,更是难以应对,而其他一些 App 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卡顿掉线等等。
也就是视频会议并不新鲜,但是去使用的时候总有各种 bug,Zoom 更专注于消除bug、使用摩擦,而在疫情出现后大家需要这样一个产品的时候,真的提供了一个能让人流畅使用的 App,这是主因。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Zoom 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放弃竞争壁垒的构建换来了快速增长。其实和国内很多人在非正式的工作交流中使用微信语音是一个道理。
我们知道 Google 的 Meet 是基于 URL 来发起和参加会议的,Duo 则是基于人,苹果的 FaceTime 也是需要人的信息才能参与。但是 Zoom 摒弃了这些,你不需要账户、不需要社交关系、甚至不需要软件,就可以参加会议。这很大程度上消除了 Zoom 在不同用户之间的使用壁垒,我发起会议,你肯定就能参加。所以 Zoom 的增速是最快的,但这样做也就是放弃了社交图谱。
这让 Zoom 更底层,没有关系沉淀,也更容易被放弃。
所以 Zoom 说自己要做 Zapps 的时候,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不想被放弃,就需要提高自己被放弃时对方需要付出的成本。
Zapps,换句话说,其实就是 Apps on Zoom,目的是让第三方开发者开发 App 并在 Zoom 这个平台上分发,最终目的是让用户在使用 Zoom 的时候体验更完善,也就是通过各种辅助 App 的加持让用户在视频会议的时候流程更顺畅、效率更高,好的话还能衍生出更多使用场景。
据目前的信息来看,有超过 35 个 App 和 Zoom 达成合作在后者平台上做分发,举个简单点的例子。Miro,一个做线上协同白板的,他可以让用户边 Zoom 边头脑风暴,把点子都记录下来,便于会后梳理。
除了白板,用户还可以用 Zapps 共享内容、发起投票等等。
转型平台靠谱吗?
Zoom 的这个计划听起来很完美,借助 3 亿 DAU 的吸引力,从一个视频会议工具华丽转身平台业务,做 App 审核和分发。另一方面,入驻的 App 能够让 Zoom 像“App Store”一样,借助于良好体验,区别于其他会议 App,形成竞争优势(例子请意会)。
其实,Zoom 做的事情就是一个“细分的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而从 Zoom 的使用来看,还可能不止这些,毕竟远程医疗、教育等都可以用这套体系。
现在来说,时机还是可以的。不论 toC 的 App 还是面向企业的 App,都需要平台来触及用户,在海外,Google Play 和 App Store 的分成争议要比国内激烈的多,Zoom 这个时候出来做平台是有机会的,毕竟 Zoom 做了这样一个大 DAU 的产品,足以成为一个细分平台。这几年,能够拓展成平台的产品也逐渐出现,如 Sanpchat 的平台化,以及已经传出上市消息的 Roblox,不得不说,后者也有很大机会发展成为一个游戏广告平台,之后会找机会也写一篇文章来分析下。
当然另一方面,Zoom 要留给合作伙伴足够的好处,包括 App 的分发和收入。分发方面,现在已经有一些信息披露,包括可做病毒式传播的 canvas 视图、支持深度链接的传播方式,这些 App 也可以独立运行。收入方面,还没有看到更多信息。笔者猜测可能是更多的灵活组合的订阅方案吧,这也比较适合海外市场。
Zoom 这一步,其实是比较厉害的。之前虽然放弃了网络效应,但快速汇集了海量 DAU。如果各家 App 入驻之后,性能得到区别于其他平台的提升、拓展出更具化的场景,用户得到沉淀,到后期一样会形成网络效应。毕竟对于人与人交互的 App 来说,一个人用,其他人也会用。
对于开发者而言,想要触及这 3 亿 DAU,和 Zoom 合作不失为一个选择。当然,Zoom 去做平台,和 Google 、苹果一样,哪些自己做、哪些不要自己做,分寸感要很强。
Zoom 的这一举措,可以说是主动出击,但不得不说,快速增长下,Zoom 的隐忧确实挺多。
比如被称道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负担。2021 财年的第一季度,销售支出 1.2 亿美元,占营收的 37%。相较之下,Zoom 这样一家 Saas 公司,研发也才占 8%。
另外,Zoom 经历了高速增长,加之疫情会过去,增速下落是最大担忧。各类 App 的入驻,会给 Zoom 这一相对底层的技术的应用,带来更多想象。
以 a16Z 合伙人,硅谷创投分析师 Benedict Evans 的观点来看,在 Snapchat 之前,已经有海量的图片/视频分享 App。但 Snap 问了一堆其他产品之前未曾想过的问题。为什么用户必须要去打开摄像头做好视频再去分享,而不是在 App 里直接打开摄像头?为什么用户会存储信息,这和来电记录有什么区别?实际上,Snap 问的是“用户到底为什么会分享图片?这个行为背后的社交目的是什么?”——实际上,用户并不是在发送一堆像素,而是在交流。
这也是 Zoom 同样没有回答的问题,Zoom 解答了人们为什么很难去真正实际应用视频聊天这个问题,但是没有去思考人们第一开始为什么要发起和参加聊天?为什么人们会看着屏幕上不同的脸组成的画面,设置静音按钮、屏幕共享的目的又是什么?
Zoom 的底层技术更像是一个通用商品,通过怎样的“包装”让它像 Snapchat 一样,将发送/接受升级为交流,是 Zoom 要回答的问题。Zapps 能否通过一些针对细分领域的应用带来一些新的可能,还要等时间给出答案。最后,在视频已经成为一种“通用商品”的当下,用户的使用动机也是所有开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和机会。
3、Benedict Evans《What comes after Zoom?》
本文作者:(Amber)
推荐阅读
Zoom之后 谁能引领视频通话时代?
Zoom事件:APP如何做好SDK合规?
Zoom霸榜 钉钉、飞书出海还有机会吗?
一文读懂IDFA禁用对不同领域、不同商业模式开发者的影响
仅凭一款游戏进入出海厂商收入Top30 SLG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
商务合作
Cassie | 微信:18506490569媒体咨询
Ares | 微信:18606066421开发者对接
Alice | 微信:18150844790
长按图片扫码
加入白鲸社群